寻找铁西记忆,见证改革开放40年缩影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稿时间:2016-02-02 浏览次数:9

  

       201887日、13日,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改革开放体验团”在指导老师刘丽华的带领下走进沈阳市铁西区,调研铁西工人村、1905文化创意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访谈先进工作者和普通群众10人次,包括连续十年获评先进工作者的苏焕霞,曾参加央视《走遍中国》,被沈阳广播电视台报道的沈阳市优秀党员尹忠福,以及见证了铁西工人村发展变迁的工人村生活馆许斌等,涵盖“工一代”、“工二代”、“工三代”等不同代际群体,从铁西人生产、生活的集体记忆,观察改革开放40年铁西的发展变迁。

 

 劳动公园访问“工一代”沈阳橡胶厂老爷爷

 

       从工人村到工人新村:铁西今夕继往开来

       铁西工人村始建于1952年,是共和国崛起的第一个工人居住区,这里的工人们也是最早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代生活的。然而,铁西在改革初期,工厂转制,工人下岗,经历了阵痛,曾面临衰败。现如今,铁西重新崛起,工人村也与以前大不一样。

               2003年起,由于工人村老房子年久老化,政府先后建成工人村一二三期,通过货币安置,居民过上了宜居的生活。谈及住房变化时,74岁的原橡胶厂工人老爷爷说:“从14.5平方米到55.23平方米,再到88.43平方米,做梦都没想到晚年住上了这么大的房子”;生活馆的许先生说:“通过货币安置,住上了78.66平方米的工人新村三期楼房,除了装修花了5万元,其余都是国家补助”。

 

 工人村第三社区访谈先进工作者“工二代”苏焕霞女士

 

       工人村总人口约4.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万人,约占总人口一半,是典型的老年型社区,因此养老服务便成为工人村发展的关键。实践中,体验团来到了工人村第三社区,通过访谈了解到社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幸福社区的号召,注重养老服务,并于2017年建设工人村生活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助餐、医疗卫生、护理、救急、日间照料、家政金融、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为居家的老人提供精细化、智慧化的社会服务。

 

铁西工人村生活馆访问许斌先生(上数右二)

 

       从东方鲁尔到文化创意园:铁西发展突飞猛进

       老铁西大力发展重工业,造成各产业比例发展不协调。新铁西则注重各产业协调发展,1905文化创意园就是铁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功案例。1905文化创意园是东北最大的文化产业综合体,也是沈阳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聚集地。作为大众广泛参与的艺术文化生活场景的文创园区,它吸引众多有创意的年轻人来此开店,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参观。

       创意园始建于2013年,以沈阳重型厂老厂房为主体框架。10年前这里或许是机器轰鸣,但是10年后这里确是文化和创意的“聚宝盆”。体验团采访旗袍店摊主时,她放弃自己高级服装设计师职务,来此创业。一方面,用自己所学设计出大众审美的服装。更重要的是,通过旗袍这一传统物件,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忘。这些创客的加入,也给创意园带来诸多荣誉,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这也将助力铁西文化新繁荣。

 

 

       体验团采访1905文化创意园创客

       从工业1.0到工业4.0:铁西未来指日可待

       工业1.0指的是用蒸气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这说的就是上世纪的计划经济下的铁西工业区。虽然解放了双手,但是造成了工业污染。如今的铁西部分工厂已经进入了工业4.0发展阶段。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便是个典型,运用计算机数据与工业联系,无污染,高效率,准确度高,真正实现技术新突破。生产流程从接订单,到制定生产计划,再到部件生产,安装,最终出车检验,每到流程都严格控制。整个车间一班有300余名工人,80%的重型劳动均有1700架机器人完成。自动化,智能化,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体验团记录“工三代”气势磅礴的上班场景(摄于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从工人村到工人新村,从东方鲁尔到文化创意园,从工业1.0到工业4.0,体验团从铁西巨变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感受到了三代工人薪火相传的铁西精神。至此,旅游管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团队聆听到了企业与个人对新时代铁西的理解,也重温了四十年铁西巨变的沧桑岁月。相信,沈阳市铁西区将以不朽的生命力,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