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在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稿时间:2025-01-12 浏览次数:26

  1月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圆满落幕。本届雪雕大赛以“同心同梦 共筑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葡萄牙、德国、马来西亚、泰国等9个国家的64支队伍入围决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角逐,沈阳师范大学代表队雪雕作品《泡泡森林》荣获三等奖以及观众最喜爱的雪雕作品奖。

颁奖现场

  本次参赛队伍由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专业二年级学生彭婉清、解安楠、栾泰然、丁尚饶组成,在学院雕塑专业多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近两个月对方案设计的精心打磨,最终作品在本次大赛的初选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从左至右:解安楠 彭婉清 丁尚饶 栾泰然

泥稿设计图

  1月4日至1月6日,经过连续三天的激烈角逐,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夜以继日,顶风冒雪,顽强拼搏,不惧严寒困苦,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最终在1月6日下午17点顺利完成长3米、宽3米、高3米的雪雕作品。

比赛现场

陶旭老师现场指导

作品展示

作品介绍:

  《泡泡森林》(Bubble Forest)本作品以东北典型且可爱的动物为元素,通过它们在雪雕中的惬意姿态,体现东北物产丰富、环境优美的特点。动物们聚集在一个木桶中泡澡的情形呼应了东北的特色洗浴文化,周围环绕着具有东北特色的树木。这些动物悠然自得,传递出一种悠闲、舒适的氛围,雪雕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造型,将东北特有的风情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把自然和人文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此次获奖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中的又一次获奖,充分展现了学院师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能力。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交流平台,更是一次对个人毅力与团队精神的综合考验。美术与设计学院代表队无论是从选题内容,还是雕刻技艺上的精益求精,都体现出“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

  未来,师生们还将陆续创作更多更精美的冰雪艺术作品,参与多项冰雪活动,助力东北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让这个冬季因冰雪而荣、因冰雪而幸、因冰雪而美。学院也将协同各培养单位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赛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赛队员感悟:

  1月2日凌晨,零点雪雕小队一行四人坐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准备接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零下20多度的哈尔滨是我们从未经历的工作环境,3*3*3米的巨大雪块更是我们从未面对过的创作材料,面对未知我们没有恐惧,反而是带着满心的期待和热血。哈尔滨天气的寒冷超乎想象,第一次知道手从手套里拿出来几秒钟就会冻硬是什么感觉;第一次知道脸被冻僵冻麻是什么状态;第一次知道手腕冻伤会肿的像萝卜一样,疼痛会蔓延到手指根部和大臂,会不受控制的颤抖……1月4日雪雕第一战,老师和同学们拼尽全力,一刻不停地工作到了晚上十点。1月5日第二战,雪雕小队反复和老师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方向,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一直战斗到深夜。1月6日是雪雕比赛的最后一天,大家通力把雪雕设计完整,进行全方位调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我们以顽强的毅力战胜超低温和长时间工作的挑战,老师和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帮助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通过比赛,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新朋友,在雪雕过程中游客们和同学们每一次驻足拍照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为观众最喜爱的雪雕作品投票的家人和朋友们,让我们感受到被爱的力量!这个意义非凡的“第一次经历”直接且有力的让一个南方人对北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雪有了沉浸式体验。这一次经历让我认识到了:比赛初,把享受过程当作初衷;过程中一步一步努力解决问题,让我进步;协作中,团结带领伙伴,让我成长;所有的路都值得去丈量。2025,再出发!